而開通之後,單月車禍最多是20件,發生在2020年3月,之後兩個月車禍都逐漸降低,在5月時則是沒有車禍發生
總而言之,伴隨著生活習慣的變化,字體設計也隨著改變。理由之一是字體的印刷方式隨著時代轉變,必須配合重新製作嶄新字體。
概括來看,印刷方式是從活字版印刷、照相排版,然後再轉變為DTP。照相排版就如同結合照相技術和打字機,在長二十二公分×寬三十八公分的玻璃板上,放上排有約兩千九百字的底片狀文字盤,從下方打光,透過鏡頭,一個字一個字地印在底片上。不僅如此,可先在系統中自由進行文字排版之後,再執行列印,自由度非常高,設計師都趨之若鶩。柊野體系列於二〇〇五年獲得優良設計獎。不僅如此,外框化的文字,除了能夠印在紙上之外,還能顯示在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等所有電子載體上
炭疽孢子可以在土壤中或植物上以休眠狀態存在數年,被動物攝入後,孢子便開始在動物體內大量複製,產生致命毒素。」《中央社》報導,無論真正死因為何,只要不確定原因,就無法排除疾病由大象傳給人類的可能性,特別是如果死因跟水資源或土壤有關的話。然而如研究所示,其偶爾也會刪除、擾動大片段的基因組。
穆蘇努魯補充,CRISPR在編輯過程中雖常造成其他改變,但通常都非常微小。 POU5F1基因 該研究團隊在此研究中,鎖定的是對於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至關重要的POU5F1基因段。在實驗中,團隊使用了25個人類胚胎,在其中18個胚胎以CRISPR進行編輯,剩下的作為對照組研究。因此若要將此技術應用於人體上,除了道德上的問題需克服外,技術面也仍未完全成熟。
而這可能會帶來未知的負面效應,進而延伸出更多問題。英國的弗朗西斯.克里克研究所(Francis Crick Institute)的生物學家凱西.尼亞坎(Kathy Niakan),在使用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特定基因對人類胚胎發展的影響時,發現CRISPR在許多胚胎中,改變了非計畫目標的基因。
此研究顯示了該種基因編輯技術還有許多科學家未知、無法控制的部分。且POU5F1所在的六號染色體上,也有丟失與額外基因植入的現象。在賓系法尼亞大學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),以CRISPR研究心臟病療程的心臟科醫師(cardiologist)基蘭.穆蘇努魯(Kiran Musunuru)也表示:「這種現象,代表即使我們在使用CRISPR成功編輯了目標基因,也有可能影響到了周圍的基因。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其影響範圍,避免意料之外的結果發生。
POU5F1基因負責編譯Oct4蛋白質,其濃度的高低將會影響細胞的分化與否。團隊估計,非計畫中的基因編輯約出現在22%的胚胎細胞上台港必須共同承擔起世界的樞紐(pivot)角色,不只是地緣上的,還是精神上的——用希羅多德情境介入大局,來扭轉修昔底德陷阱,是邊陲者唯一可能改變宿命的機會。」——漢娜鄂蘭(Hannah Arendt),《政治的承諾》 今(2020)年1月11日,蔡英文勝選之夜演講,背後一字排開的執政團隊和新科立委,台下各就各位的基層黨工,顯示乘載台灣本土力量的民進黨世代梯隊已經完整——總統以817萬的歷史高票連任、國會過半二度全面執政,台灣人的百年民主追求歷經苦難來到收成時刻。
2018年1124大選的韓流「輿論戰」震撼,讓台灣公民社會選後自主動員,有機生長出各式素人組織、網路群組等平台,迅速建立「反統戰」「反資訊戰」的識別、教育和防衛機制。相較之下,近年西方媒體雖對中國銳實力的討論不少,政治及知識菁英對中國也不信任,但還是缺乏實務經驗輕信中國和WHO提供的疫情訊息,再加上安逸已久的歐美公民社會過去毫無知識儲備(至今還不大願意戴口罩)和危機意識,於是官民信任和醫療系統一起崩潰。
雖然國際圍堵趨勢漸明,但若制裁也無法將帝國慾望停損在香港,下一個危機就是台灣。但精於選舉術不代表會治理,台灣的民主實踐應往下一個階段邁進,民進黨在領導管理、體制運作、權力分配、凝聚國家共識的「善治」還有一大段路要走,卻也因國民黨全面崩潰,沒有足以制衡的在野黨,而有「權力傲慢」的危險。
然而,台灣目前真正的當務之急,是建立「全民民防意識」。但港人去(2019)年也因長期運動長出星火燎原的「全民抗爭意識」,及黃色經濟圈等社會支持網絡,北京強力碾壓反而讓人心更緊密。面對「無聲之戰」歷史新局「全民民防意識」必須建立 香港危機讓世界進入大歷史的新格局,台灣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。本土力量已大致完成中華民國台灣共同體的建構,但學者吳乃德提醒「台灣民族還沒經過真正考驗」(註1)。疫情是一次測試,台灣因防疫成功成為國際焦點,和香港有著天堂地獄的差別際遇,卻還未意識到從邊緣到重返棋局需要付出代價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中國因素的民防意識是抗疫成功關鍵 然而無聲之戰不一定是傳統戰爭,中共「超限戰」的思路是一切可以讓民心崩潰、迅速拿下台灣的方式,從癱瘓電力、電信、網路、金融系統到生化戰都有可能,「全民民防」不一定是軍事,重點是「民防意識」。
我們從香港的血淚經驗看到,港人經過去年長達5個月的實戰,一年醞釀「攬炒」,面對來勢洶洶的《港區國安法》,雖有國際強力支持,還是對香港社會造成實質的震懾效果。經過2019年的議題發酵和實戰回應,2020年大選看到成效,並在過年後爆發的武漢疫情發揮作用——選後原有機制持續運作,除了打假訊息,也將正確的防疫政策快速傳播到政府難以觸及的民間角落。
不是因為我們迷信奇蹟,不是因為不管有意或無意,而是人只要能行動,都有能力達成不可能、不可預測之事。事實上,台灣公民社會已建制了民防系統,然而這並非疫情發生時才建立,也非政治部門能夠主導,而是超過十年的公民社會累積——2008年學者吳介民提出「中國因素」開始,幾個重要社會運動如2012年反媒體壟斷、2014太陽花,以及民間活絡的公民座談等長期教育,才慢慢成為大眾意識。
黨外時期從街頭與地方選舉起家,民進黨人才在選舉技術和政治行銷的成熟度,已遠遠將國民黨拋在後頭。民進黨過去的人才培養主要在選舉、組織和地方治理,面對充滿變數的歷史新局雖有認識也有警覺(註2),但對國家戰略走向缺乏膽識和想像力,目前執政團隊在國安、資安、國防外交等領域的人才庫、經驗、視野,甚至是心態(註3、4),還不足以帶領台灣面對即將到來的嚴峻挑戰。
近日雖有分析警告中共武力犯台可能,但面對台海緊張局勢升高,未見西方主流輿論呼籲保衛台灣是不可迴避的責任——主張對中國外交斡旋的自由派態度曖昧,即使友台的對中鷹派(註5)也對台灣長期的國防政策如縮減軍備、取消徵兵制感到不解與疑慮。文:張海渱(媒體工作者) 走向終局(上):兩核心與兩邊陲的無聲之戰,中美港台將走向誰的終局? 走向終局(中):面對今日中國,西方自由主義者有什麼道德責任? 回歸第23年前夕,香港人正式迎向歷史命運,台灣人卻還未看清自己的歷史責任。香港人已證明,為了捍衛我城的自我犧牲,和不畏一戰的意志,才可能引發讓國際社會震動、共同行動的巨大能量,可見天助自助者,國際支持將取決於台灣人自我防衛的決心(註6)。這並非取決於美國總統是誰、兩黨是否抗中、美方軍售數量或國軍防禦能力,而是台灣社會面對「終須一戰」的知識儲備、意志和心理素質。
中國因素帶來的「亡國感」讓台灣公民社會多年來維持動能不墜,有足夠主體性和自信,願意信任政府和賦權,一起將等同作戰的防疫打得漂亮。這次台灣的成功防疫經驗可知,從初期警覺SARS重演的危機意識、民眾支持禁止口罩出口、不輕易開放邊界、願意讓渡隱私配合居家防疫,到配合指揮中心的口罩配給制……除了政府即時靈活、公開透明的應對外,台灣社會對中國因素的「民防意識」,是讓官民緊密合作,使民主防疫體系順暢運作的關鍵
事實上,台灣公民社會已建制了民防系統,然而這並非疫情發生時才建立,也非政治部門能夠主導,而是超過十年的公民社會累積——2008年學者吳介民提出「中國因素」開始,幾個重要社會運動如2012年反媒體壟斷、2014太陽花,以及民間活絡的公民座談等長期教育,才慢慢成為大眾意識。然而,台灣目前真正的當務之急,是建立「全民民防意識」。
台港必須共同承擔起世界的樞紐(pivot)角色,不只是地緣上的,還是精神上的——用希羅多德情境介入大局,來扭轉修昔底德陷阱,是邊陲者唯一可能改變宿命的機會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中國因素的民防意識是抗疫成功關鍵 然而無聲之戰不一定是傳統戰爭,中共「超限戰」的思路是一切可以讓民心崩潰、迅速拿下台灣的方式,從癱瘓電力、電信、網路、金融系統到生化戰都有可能,「全民民防」不一定是軍事,重點是「民防意識」。
香港人已證明,為了捍衛我城的自我犧牲,和不畏一戰的意志,才可能引發讓國際社會震動、共同行動的巨大能量,可見天助自助者,國際支持將取決於台灣人自我防衛的決心(註6)。中國因素帶來的「亡國感」讓台灣公民社會多年來維持動能不墜,有足夠主體性和自信,願意信任政府和賦權,一起將等同作戰的防疫打得漂亮。黨外時期從街頭與地方選舉起家,民進黨人才在選舉技術和政治行銷的成熟度,已遠遠將國民黨拋在後頭。疫情是一次測試,台灣因防疫成功成為國際焦點,和香港有著天堂地獄的差別際遇,卻還未意識到從邊緣到重返棋局需要付出代價。
本土力量已大致完成中華民國台灣共同體的建構,但學者吳乃德提醒「台灣民族還沒經過真正考驗」(註1)。近日雖有分析警告中共武力犯台可能,但面對台海緊張局勢升高,未見西方主流輿論呼籲保衛台灣是不可迴避的責任——主張對中國外交斡旋的自由派態度曖昧,即使友台的對中鷹派(註5)也對台灣長期的國防政策如縮減軍備、取消徵兵制感到不解與疑慮。
這並非取決於美國總統是誰、兩黨是否抗中、美方軍售數量或國軍防禦能力,而是台灣社會面對「終須一戰」的知識儲備、意志和心理素質。雖然國際圍堵趨勢漸明,但若制裁也無法將帝國慾望停損在香港,下一個危機就是台灣。
2018年1124大選的韓流「輿論戰」震撼,讓台灣公民社會選後自主動員,有機生長出各式素人組織、網路群組等平台,迅速建立「反統戰」「反資訊戰」的識別、教育和防衛機制。」——漢娜鄂蘭(Hannah Arendt),《政治的承諾》 今(2020)年1月11日,蔡英文勝選之夜演講,背後一字排開的執政團隊和新科立委,台下各就各位的基層黨工,顯示乘載台灣本土力量的民進黨世代梯隊已經完整——總統以817萬的歷史高票連任、國會過半二度全面執政,台灣人的百年民主追求歷經苦難來到收成時刻。